学校简介 每个孩子可信赖的科技素质教育专家 每个家庭可信赖的科技素质教育伙伴 童程童美,成立于2015年,经过近7 年的发展,打造出适合3-18岁中国孩子的科技素质教育解决方案,形成以创意编程启蒙、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创新工程教育等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合丰富的科创挑战活动和研学营地活动,帮助中国青少年打造迎接未来世界的能力和思维视野。2018年,童程童美推出“童程在线”学习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 OMO教育模式,为学员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场景和更沉浸的学习体验,目前童程童美线上线下总在读学员数达 18 万名。 课程体系 “童程在线 ”上线于2018年,是由童程童美独立开发的专有可视化在线少儿编程教育平台,针对6-18岁青少儿提供线上小班直播授课。课程覆盖 Scratch 图形界面编程、Python人工智能编程、NOI系列课程三大课程体系。 依托故事化、可视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研发的云平台编程环境,让学生在云端操作即可运行出结果。同时,还可实现老师与学生共享桌面,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些人无视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已经给当代社会的政治、文化、伦理乃至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也没有真正理解人工智能和网络不仅是重要的信息工具,而且蕴涵着和代表着某种新的文化,所以他们并没有从人文的角度,从学生“素质养成”的角度看待信息技术课程。他们主张的信息技术课程只讲一个“用”字——仅只是教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和网络,以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几乎就是微软几个应用软件的使用说明书,信息技术课成了微软应用软件的培训班。 正是由于无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意义,在“文化—工具”这一关系上,片面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一旦其应用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就自然地导致了取消信息技术课程的主张。 形成这种错误主张的原因,一是没有从文化的角度看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二是没有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基础教育强调的是素质养成而不是职业培训。在“文化—工具”这一关系上,我们并不否定或轻视计算机的工具性。相反,我们认为必须在使用智能设备、网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接受计算机文化的熏陶,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文化的内涵。 在“基础—实用”这一关系上,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学以致用。实际上,越是基础的越具有普遍适用性。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中小学学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有意义的。中小学的教学应使所有学生终生受益。我们不敢苟同的是那种试图把现在的教学内容同若干年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实际需要简单地和直接地一一对应起来的主张。 Allen博士说,"为了有效地使用学校的建筑物作为教学场所,你并不需要知道建筑法规和建筑方法;同样,为了使用计算机,你也不需要去理解有关计算机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法则。"这是滥用“类比思维”。其实,某种工具或物品无论多么重要或多么普及,如果它本身不具备“文化性”就没有资格进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例如汽车、电视机、微波炉、建筑物等。我认为目前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文化含量、知识含量还远远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在数字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任务。同时,必须指出,“食洋不化”,唯洋人马首是瞻,也是导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摇摆不定,甚至大起大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专家和决策者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缺乏前瞻性和足够的重视,以至于Allen的如下一些“意见”也被认可,并得到实施或部分实施(后续文章会论及另外一些外国专家的意见,也被盲目推崇)。 “Allen建议把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目标划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长期目标:通过辅助教学软件把计算机结合到现有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中去,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或计算机的程序设计。短期目标:开发一种基于应用软件的课程。 “真正需要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讲授的常用软件只有文字处理软件(包括中、英文的文字处理),这是计算机教育课程中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着重介绍的内容,直至有足够的软件来支持各学科的辅助教学为止。” Allen提出三种可供选择的软件开发策略,其中第一种是“我们最希望的”——“第一,中国可以获得翻译许可证,将其它国家开发的程序翻译成中文。如果双方能协商出一种"国家级许可",中国就可以翻译这些软件并在所有学校中使用而不受限制。一方面,外国公司对软件开发所付出的代价因这些软件的使用而得到补偿;另一方面,中国则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这些软件,因此,这种做法是我们最希望的。合理的许可使用价格大约是由中国自己独立开发所需成本的25%左右。” 重读Allen博士的访华报告,我只能再次呼吁:“电脑是精英的设计,傻瓜的应用”,我们不能允许 “精英的设计”属于外国,“傻瓜的应用”属于我们自己的现象永远存在。
|